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科
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疾病的外科治疗;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肿瘤的外科治疗;肿瘤的规范化疗,介入治疗,激素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治疗,生物化疗,热疗,镇痛治疗,胃镜下经皮胃/肠造瘘术(PEG/PEJ)等姑息治疗,综合治疗等;肝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;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;职业健康监护;职业健康心理测试;职业病的诊断;职业病的治疗;辐射损伤剂量估算及受照人员的染色体及微核检查;职业中毒的现场检测、救治及诊断和治疗
庄志祥,男,主任医师,副教授,肿瘤科科主任,职业病科主任,介入治疗科科主任,擅长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疾病的外科治疗;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肿瘤的外科治疗;肿瘤的规范化疗,介入治疗,激素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治疗,生物化疗,热疗,镇痛治疗,胃镜下经皮胃/肠造瘘术(PEG/PEJ)等姑息治疗,综合治疗等;肝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;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。擅长职业健康监护;职业健康心理测试;职业病的诊断;职业病的治疗;辐射损伤剂量估算及受照人员的染色体及微核检查;职业中毒的现场检测、救治及诊断和治疗。工作经历:多次参加浙江海盐秦山核电公司1、2、3期,广东大亚湾岭奥核电站,江苏田湾核电站,苏州新区爱普生公司、金像电子等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、职业健康心理测试、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。 1984年09月-1989年07月,就读苏州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,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; 1995年09月-1998年07月,就读苏州医学院外科学(普外)专业硕士研究生,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; 2002年09月起,攻读苏州大学外科学(普外)专业博士研究生。 1989年08月起,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、助教; 1996年11月起,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、讲师; 2001年12月起,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; 科研课题: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种植模型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9年《抗AFP独特型抗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发表论文:庄志祥,等。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18-720 庄志祥,等。普通B超探头导向行肝囊肿穿刺方法探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81-782 庄志祥,等。计算机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9;19(10):1125-1126 庄志祥,等著。中华实用临床医药: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重庆:重庆出版社, 2000.8:2-4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TL对大鼠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2001;21(1):19-22 庄志祥,等。IL-12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。美国中华现代医学杂志,2001;2(3):24-25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中华普通外科杂志,2001;16(4):228-230 创伤预防。社区保健学。副主编。长沙: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4.1:206-240获奖情况: 2000年10月,《普通外科教学方法系列改革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。 2001年03月,被苏州市人事局和苏州市卫生局评为苏州市百求恩杯竞赛先进个人,并记三等功一次。 科研成果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种植模型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9年《抗AFP独特型抗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发表论文:庄志祥,等。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18-720 庄志祥,等。普通B超探头导向行肝囊肿穿刺方法探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81-782 庄志祥,等。计算机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9;19(10):1125-1126 庄志祥,等著。中华实用临床医药: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重庆:重庆出版社, 2000.8:2-4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TL对大鼠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2001;21(1):19-22 庄志祥,等。IL-12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。美国中华现代医学杂志,2001;2(3):24-25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中华普通外科杂志,2001;16(4):228-230 创伤预防。社区保健学。副主编。长沙: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4.1:206-240
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疾病的外科治疗;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肿瘤的外科治疗;肿瘤的规范化疗,介入治疗,激素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治疗,生物化疗,热疗,镇痛治疗,胃镜下经皮胃/肠造瘘术(PEG/PEJ)等姑息治疗,综合治疗等;肝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;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;职业健康监护;职业健康心理测试;职业病的诊断;职业病的治疗;辐射损伤剂量估算及受照人员的染色体及微核检查;职业中毒的现场检测、救治及诊断和治疗
展开 收起庄志祥,男,主任医师,副教授,肿瘤科科主任,职业病科主任,介入治疗科科主任,擅长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疾病的外科治疗;肝、胆、胰、脾、乳腺、甲状腺、胃、肠道等脏器肿瘤的外科治疗;肿瘤的规范化疗,介入治疗,激素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分子靶向治疗等生物治疗,生物化疗,热疗,镇痛治疗,胃镜下经皮胃/肠造瘘术(PEG/PEJ)等姑息治疗,综合治疗等;肝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;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。擅长职业健康监护;职业健康心理测试;职业病的诊断;职业病的治疗;辐射损伤剂量估算及受照人员的染色体及微核检查;职业中毒的现场检测、救治及诊断和治疗。工作经历:多次参加浙江海盐秦山核电公司1、2、3期,广东大亚湾岭奥核电站,江苏田湾核电站,苏州新区爱普生公司、金像电子等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、职业健康心理测试、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。 1984年09月-1989年07月,就读苏州医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,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; 1995年09月-1998年07月,就读苏州医学院外科学(普外)专业硕士研究生,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; 2002年09月起,攻读苏州大学外科学(普外)专业博士研究生。 1989年08月起,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、助教; 1996年11月起,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、讲师; 2001年12月起,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; 科研课题: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种植模型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9年《抗AFP独特型抗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发表论文:庄志祥,等。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18-720 庄志祥,等。普通B超探头导向行肝囊肿穿刺方法探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81-782 庄志祥,等。计算机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9;19(10):1125-1126 庄志祥,等著。中华实用临床医药: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重庆:重庆出版社, 2000.8:2-4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TL对大鼠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2001;21(1):19-22 庄志祥,等。IL-12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。美国中华现代医学杂志,2001;2(3):24-25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中华普通外科杂志,2001;16(4):228-230 创伤预防。社区保健学。副主编。长沙: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4.1:206-240获奖情况: 2000年10月,《普通外科教学方法系列改革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。 2001年03月,被苏州市人事局和苏州市卫生局评为苏州市百求恩杯竞赛先进个人,并记三等功一次。 科研成果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6年《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种植模型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1999年《抗AFP独特型抗体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》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基金资助。 发表论文:庄志祥,等。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18-720 庄志祥,等。普通B超探头导向行肝囊肿穿刺方法探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6;16(4):781-782 庄志祥,等。计算机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1999;19(10):1125-1126 庄志祥,等著。中华实用临床医药: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重庆:重庆出版社, 2000.8:2-4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活化的CTL对大鼠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研究。苏州医学院学报,2001;21(1):19-22 庄志祥,等。IL-12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。美国中华现代医学杂志,2001;2(3):24-25 庄志祥,等。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肝癌的实验研究。中华普通外科杂志,2001;16(4):228-230 创伤预防。社区保健学。副主编。长沙: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4.1:206-240
展开 收起